錫裝股份(001332.SZ)于2022年10月28日披露三季報,這也是公司自上市以來首次公開披露公司經營報,報告顯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8.01億元,同比增長7.9%;實現歸母凈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7.8%;每股收益為2.98元。
報告期內公司的總資產為30.59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了97.2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22.71億元,較期上年度末增長了129.08%。
貨幣資金14.94億元,較期初增加了215.74%,公司對此解釋主要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到賬所致;預付款項為10.72億元,較期初增加了347.96%,主要是由于新增訂單增加相應原材料采購預付款項增加所致;存貨規模5.25億元,較期初增加了60.42%,主要是在執行訂單增加相應原材料及生產成本增加所致;在建工程6541.95萬元,同比增加485.40%,主要系生產物料配送中心建設項目和高效傳 技術及產品研發制造基地建設項目投入所致。
錫裝股份自成立至今,主要從事金屬壓力容器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已形成以換熱壓力容器、反應壓力容器、儲存壓力容器、分離壓力容器和海洋油氣裝置模塊為主的非標壓力容器產品系列,產品主要應用于煉油及石油化工、基礎化工、核電及太陽能發電、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領域。
數十年如一日對于品質的堅持,帶來了產品質量和技術的穩步提高,日益強大的綜合競爭實力已幫助公司獲得了越來越多高端客戶的青睞與認可。
斬獲眾多海內外優質合作伙伴。據了解目前錫裝股份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核電、中廣核、中化集團、殼牌石油(Shell)、??松梨?ExxonMobil)、英國石油公司(BP)、加拿大森科能源(SUNCOR)、巴斯夫(BASF)、霍尼韋爾(Honeywell)、法馬通(Framatome)、瓦錫蘭(Wärtsilä)、 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福陸(Fluor)、嘉科(Jacobs)和日揮株式會社(JGC)等國內外眾多大型企業集團的合格供應商。
突破技術瓶頸,打破國際壟斷,實現進口替代。多年深耕于高端壓力容器領域,使得公司在新能源、高效節能裝備和模塊化、集成化領域已有頗多斬獲,多項產品及技術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研制的燒結型高通量換熱管打破了國外產品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幫助國內多家大型能源企業成功實現進口替代,降低了投資成本,突破了技術和產能的約束;公司研制的高效節能降膜式蒸發器的質量與技術指標均已媲美海外同系列高端進口產品。
在太陽能發電領域,公司掌握了太陽能光熱電廠蒸汽發生系統和油鹽換熱器等核心裝備的設計及制造技術。2016年9月,國家能源局確定了第一批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名單,2018年10月,中廣核德令哈50MW光熱電廠成為首個正式商業投運的示范項目,公司成功自主設計、制造的油鹽換熱器是該光熱電廠的核心設備,這標志著公司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該領域核心技術的廠家之一;2018年12月,公司再次成為上述示范項目中規模最大的槽式光熱發電項目——中船重工烏拉特中旗100MW槽式光熱發電項目的油鹽換熱器中 標供應商。在關鍵產品上具備的核心技術優勢使得公司已被國內外多個籌建的重大光熱發電項目業主方邀請進行技術交流并參與投標。
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同時也是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即“雙碳” 戰略目標的重抓手之一,將會使光伏發電進入高速發展期。
高純多晶硅是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基礎原材料,是主流太陽能電池生產工藝的核心物料,多晶硅的生產需要大量使用金屬壓力容器產品,而且對設備的質量以及可靠性要求極 高。這為高端壓力容器制造廠家創造了較多的市場機會。
公司憑借自身的綜合實力,已與多家大型多晶硅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獲得了高端換熱器產品及關鍵反應器產品的訂單,公司目前已成為國內該領域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前景較好。
此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有利于公司出口業務。公司近期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出口收入主要以美元進行結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有利于公司出口業務。如果人民幣貶值,在手以美元計價的訂單,會產生匯兌收益,同時也會提高公司外銷訂單的競爭能力。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承受貶值壓力,但公司也認識到,匯率雙向浮動是常態,公司更關注匯率波動給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以便于制定合理的措施規避風險。